close

疫情期間,您會擔心外出用餐會有染疫風險嗎?根據經濟部統計,疫情使得自煮以及囤貨風潮再次發酵,統計今年1到4月,超市營業額累計來到816億元,年增13.4%。預期今年整體營業額,可以達到2500億元以上。

圖/TVBS
圖/TVBS

走進超市,店員忙著上架補貨,不管是生鮮蔬菜,還是冷藏櫃中的壽司拼盤、刺身,通通都得備齊。因為疫情當下,掀起民眾自煮及囤貨潮。

記者劉彥萱:「受到疫情影響,大家都避免外出用餐,有越來越多人像我一樣,回家前都會買包食材回家自己煮,讓超市的業績,逆勢成長。根據經濟部最新的統計,今年1到4月累計的營業額,來到了816億元,年增13.4%,預估全年的營業額可望超過2500億元。」

超市副總經理羅大為:「像今年素(食)的這些這個部分,我們以往是只有一個冰櫃,那增加到兩個,那在疫情這段期間,我們把它增加到了四個。」

在家用餐成新趨勢,以這間超市來說,看準吃蔬食的人越來越多,因此蔬食專區多增設兩個冰櫃。生鮮肉品日本和牛也增加到17種品項。超市業者不諱言表示,疫情推波助瀾下,業績成長2到3成。

超市副總經理羅大為:「在疫情這段期間,那最主要在外食,那很多消費者都買回去自己料理,這塊成長大概10%,那像以往我們今年目前1到5月業績,也較以往同期成長了12%。」

看看經濟部統計資料發現,在疫情爆發前,102年到107年超市總營收都不超過2000萬。但自108年12月有疫情以來,營業額逐年攀升。109年超市全年營收2299億元,年增10.7%,超越量販店。到了110年,5到8月疫情再起,超市全年業績更首次突破2400億元,年增8%,連續19年正成長。餐飲業因為疫情元氣大傷,超市卻成為最大贏家。

東華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邱達生:「只要疫情升高,那種囤積商品的心態,其實每個國家,都會發生的。那今年的話又比較特殊,今年其實另外一個預期心理,就是預期通膨這個壓力還是持續,那因為認為說未來相關的,這個品項的價格會上揚,所以也有可能在這個階段來囤積。」

圖/TVBS
圖/TVBS

學者分析通膨的預期心理,引發民眾消費行為轉移。過去超市旺季多集中在每年的中元普渡、9到10月的中秋烤肉及農曆春節。但疫情下,高峰反而出現在疫情升溫期間。而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,截至今年3月,全國超市2268家,其中以新北314家市占13.8%居冠,前六名都是直轄市。不過從土地面積觀察,地狹人稠的台北市最為密集,台北市每一百平方公里就有77.6家,這也使得量販店業者積極轉型,持續深耕社區店,擴展市場。

東華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邱達生:「超市又超越量販店,那最主要原因是,因為超市的一個佈點,相對又比較密集,那量販店因為可能在營運上,需要比較大的面積,所以說它離民眾居住的這種範圍,可能相對比較有距離。」

專家指出在消費習為上,超市的交通易達性,加上購買數量彈性,相較量販店更貼合民眾需求,而且比起超商

產品選擇性更多。不過由於電商平台,正積極拓展生鮮版圖,對超市的威脅性與日俱增。

圖/TVBS
圖/TVBS

財經專家黃世聰:「長遠的來看就是說,純粹的超市的這一塊的統計數字,恐怕中長期相對比較萎縮,因為受到電商的這個侵襲。另外一個在實體通路來說,實轉虛,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整體來講的話,必須要虛實整合數位,超市或是量販,甚至是一些超商,營業的這個所謂的民間消費裡面,我覺得必須要走的一條路。」

話說得很直接,認為超市想要往前繼續邁進,必須強化虛實融合,開闢新的市場切入點,才能在哀鴻遍野的內需產業中逆勢突圍,再創佳績。

更多 TVBS 報導
電商搶生鮮大餅!可一指下單石斑魚 拼雙北3hr到貨
集點連發!全聯推拉拉熊療癒小物 尬7-11史奴比系列
連鎖超市力挺漁民 認購500噸石斑魚
家樂福:今年聚焦楊梅倉重建、新品牌超市營運